从当初的4个纯农业乡镇到如今的“中国宜居城镇”,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不足23%提高到现在的58.61%,不断攀升的城镇化水平,临沂临港区用超前谋划的发展视角打出了一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临港特色“好牌”,成为全市县域发展板块中的新亮点。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临沂临港区把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作为“民心工程”“良心工程”,用一项项惠及广大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临沂临港区打造成一座“内外兼修”“表里如一”的现代新城。
以人为本建新城,不仅体现于宏观的蓝图规划上,更重要的是,能够从群众利益出发谋出路、办实事。按照“现代、便捷、舒适、高质”的要求,临沂临港区总投资约2.6亿元,同步完善雨污、给水、电力、中水燃气等各类管道共计65千米,全部达到“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物业化”五项标准,广大群众不仅搬得上,而且住得好;城市公共服务、就业、卫生、生态、文化等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体、文体广场、城市湿地公园、人民会堂、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公交车站、区人民医院、社会福利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成使用。生活在新城区的群众感言:“社区建设带来的生活变化着实让人欣喜,现在不出区就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
在大力推进城区、园区、社区“三区同建”,努力实现产城融合、产城共兴的观念指引下,临沂临港区从配套建设入手,通过夯实硬件基础,大力提升产业园区的承载实力。据了解,临沂临港区抓住临沂主城区东进战略机遇,全面加强城市交通网络建设,全区已建设、改造主次道路82条,通车总里程420千米,“六纵八横”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同时,高标准实现“九通一平”全覆盖,城市骨架不断被拉大;莒南-临港DN508中压天然气管道20多公里施工任务已完成,大幅提高了临港供气可靠率和供气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铺设各类管网1480公里,1.2万吨大山水厂已实现供水,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和6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8万吨锦龙潭水厂投入使用……随着全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承接龙头企业和基地型项目、集群类项目的集聚力大幅提升,以冶金新材料、绿色化工、港口物流、高端铸造、铝基新材料、抗氧剂、轻量化瓶等支柱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成长渐入佳境。
“山翠林茂水盈,天蓝地绿气清”,漫步临沂临港区,无论是道路、社区还是广场、公园,无不体现着“宜居山水绿城”的勃勃生机。在“生态立区、生态建城”的目标指引下,临沂临港区用旅游开发的标准开展城市绿化工作,将生态建设融入到产城发展的具体推进过程中,用绿色装点新城“里子”,让全区群众在城市融入自然的过程中,享受“家住在城市,生活在公园”的宜居生活。
临沂临港区围绕“四季有花、一路一景”的思路,加大道路两侧绿化树木的补植、种植力度。去年以来,完成北疏港路、黄海九路、污水厂西路节点等7条道路的绿化提升工程。以栽植大叶黄杨球、柳树、毛白杨等为主,完成新增绿化覆盖面积83.28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临沂临港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通过常态考核、强化监督、精细管养、促进提升,高标准完成道路、公园广场、社区等养护面积752.9万平方米,有效地保护了园林绿化建设成果。现如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6%,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全方位放大了区内有山有水、风光秀美的生态优势,临沂临港区变成了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发展大计,民生为先。在财力总量小、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临沂临港区科学统筹各项资金,将更多资金投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等民生领域,仅2017年,民生支出就达8.01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80%,这一切都为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归属感、自豪感。(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