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蒙湖畔的圈里村,村如其名,多年来一直在贫困圈里转圈,是名副其实的库区移民村和省级贫困村。2016年,临沂市委610办公室派驻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圈里村第一书记乔长城和副书记赵洪军的到来,给圈里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如今的圈里村,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一幅村美民富、业兴人和的美好画卷正铺展开来。
圈里村全村371户、932人,可耕地只有580亩、荒山2100亩、河滩180亩,人均耕地只有半亩。村民视土地为“命根子”,一分一毫都不容有失。第一书记驻村后,刚要上新项目就遭遇了“观念的碰撞”。
经过四处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第一书记为圈里村选定了非洲菊种植和肉食兔养殖两个项目。然而,在土地流转过程中遭到了部分村民强烈反对。村民不愿意出地,也不愿意投钱,更加担心市场风险。项目得不到村民的支持,圈里村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又遭遇了一次坎坷。第一书记反思之后将问题的症结归结于项目“高大上”。
随即,他们将目光转向倒闭十多年的乡镇企业——— 原重山乡塑料厂。该厂在圈里村经营多年,村民认可度高,并且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工,加之新厂没有烧结环节,无污染,是个接地气又有高人气的项目。乔长城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找到青岛森泰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争取他们投资5000万元在原来厂子规模的基础上,分三期建设新的塑料制品厂进行来料加工。
如今,塑料制品厂一期已经投产,忙碌的员工、机器的鸣响、进出的车辆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不用出村,不耽误家务和农活,每月能有3600元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挣5000元都实惠。”一直在塑料厂上班的村民王均翠对现在的工作非常满意。由于该厂产品全部出口,不受国内竞争的影响,收益非常稳定。如今,“来料加工能挣钱,不误孩子和种田”在圈里村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走进圈里村的幸福院,十几个老人坐在整洁的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给塑料编织袋扎绳头。
第一书记乔长城告诉记者,该村贫困人口几乎都是老年人,有的老人因病返贫只能维持温饱生活。于是,他们利用原来的闲院建起了300多平方米的幸福院,让老年人白天在这里免费吃住,晚上各回各家。这种“日间照料”的模式很受欢迎,村里的贫困老人纷纷聚拢了过来。
为了解决老年人的收入问题,也增加幸福院对老年人的吸引力,第一书记牵线让幸福院与新塑料厂结成对子,老年人在幸福院手工扎绳头。老人谢福泉说:“利用闲工夫,每月能有几百元的收入,养老还赚钱,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乔长城介绍,新塑料厂全部建成后可用工80多人,企业优先录用贫困户进厂务工,辐射带动周边4个加工点500多户进行来料加工,每年可户增收2万元,村集体可增收45万元。圈里村剩余劳动力可实现全部就业,60多个贫困户也可全部脱贫。从前每到闲暇时节,“蹲墙根、磕烟灰”的光景一去不复返了,村民有了新的收入渠道,终于走出了贫困圈。
(临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