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地处鲁苏交界,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景区),129个农村社区,97万人,是“中国银杏之乡”、“中国杞柳之乡”。
郯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夏商时期称炎地,西周称炎国,春秋时期演化为郯国,秦朝设郯郡,两汉时改称东海郡,唐朝元和年间(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1年)改称郯城县。是“春秋三圣”之一郯国国君郯子的故里,“孔子师郯子”、“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被传为千秋佳话;以孙膑、庞涓斗智闻名世界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郯城境内的马陵山;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中窦娥的原型即为汉代东海孝妇;中华徐氏始祖陵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古徐国文化发祥地。汉相于定国、薛宣,儒学大家匡衡、王朗,南朝著名无神论者、天文学家何承天,杰出诗人徐陵、鲍照、何逊等,都曾为华夏文明增添了璀灿的光彩。是全国文化先进县。
郯城资源富集,产业齐全。素有“鲁南粮仓”之称,是全国100个产粮大县之一,第十一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郯城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是我国栽培银杏最早的地区之一,县内百年以上的大树有3万多株,银杏绿化覆盖面积30万亩,年综合效益20亿元。郯城工业门类齐全,目前已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鲁南现代化工产业园、李庄家电产业园、庙山文化产业园、高峰头机械加工产业园、红花商贸物流园为辐射的“一区五园”布局,化工、轻工、生物制药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8家,阳煤恒通化工、鲁南纸业分别进入中国化工十佳杰出企业和全国造纸行业50强。“一村一品”经济历史悠久,现有中国结、装饰木条、钢木家具等生产加工专业村216个。
郯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高速公路、205国道、310国道及胶新铁路贯穿全境。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2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5公里,国道、省道126公里,县乡公路571公里,“村村通”里程145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61公里。距连云港、石臼港、岚山港均在100公里左右,到枣庄、徐州高铁站均在1个小时以内,位于临沂、连云港、徐州三个空港之间,海陆空运输十分便捷。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对标赶超新沂为目标,以“三引一促”为抓手,内强外拓、发力赶超,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6.5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亿元、增长12.7%,总量在全省前移了1个位次;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9.8亿元、增长15.2%,增幅居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亿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8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2952元、增长11%。